更多消息

健康生活更勝護膚品
2011-09-16


【東方日報】女士為求保持青春,對皮膚護理十分講究。有調查指出,六、七成本港女性自覺有皮膚乾燥、暗啞及毛孔粗大等問題,超過八成受訪女性認為儀容對自信心及結識異性有重要影響,而隨着年齡的增長,花費於護膚品的金錢亦有所增加。但有皮膚科醫生指出,逾九成護膚品只能停留在皮膚最外層的角質層,要達到有效護膚,除了使用護膚品外,建立良好的生活模式更為重要。

多運動飲水吃蔬果
有關網上調查訪問約一千二百位十八至五十歲女性,發現港女極注重儀容,亦捨得花費於皮膚護理上,而年紀愈大,費用愈高,三十至三十九歲和四十歲或以上受訪者組別,每年花費於護膚品的金額分別達到一萬一千元及近一萬四千元。

皮膚科醫生盧景勳指出,有超過九成護膚品只能停留於皮膚最外層角質層,難以滲透入真皮層。而隨着年紀的增長,肌膚慢慢會流失透明質酸及骨膠原,故年紀大會容易出現皮膚乾燥、鬆弛、膚色暗啞等情況。他指出,要真正改善皮膚,必須從底層做起,建立良好生活模式,除多做運動及飲水可加速新陳代謝外,多吃蔬果更有助皮膚抗氧化功能,充足睡眠亦令皮膚健康。

對於不少市民注射透明質酸等美容針護膚,盧醫生指,當中存有風險,包括針藥可能會對皮膚產生敏感反應、留下瘀痕等,孕婦更不適合注射。
智選三低一高 辦公室健怡零食方
2011-09-15


(綜合報道)(星島日報報道)相信不少上班一族的抽屜裏,均放有各式的零食,以備肚餓時進食。早前有美國大學研究指出,一般人容易將眼睛所見的食物放入口中,因此容易致肥的食物,例如朱古力、蛋糕等,就不應放在視綫範圍內,至於較健康的食物就可放在當眼位置,可望有助減磅。營養師亦教路,其實只要懂得按比例選擇,多選「三低」食物,自然可減少進食朱古力、糖果等營養價值較低的小食。

可按比例選購
註冊營養師張可琪(上圖)指出,平日辦公室上班一族到超市等地方購買零食時,亦要遵從「三低一高」和均衡飲食的大原則。只要懂得按比例選購,則可避免進食過多高糖分、高脂肪的食物,「挑選零食時可以五穀類為主要選擇,而且要以低糖、低脂等作為選購重點,如多選克力架、馬利餅、無糖粟米片、粟米粒、零食栗子、麵包、即沖麥片等,健康之餘亦較為飽肚,可減少進食其他營養較低的小食的分量。其次可選購蛋白質類食物,如脫脂奶、無糖豆漿、低脂乳酪,亦可購買一些新鮮的水果如車厘子、士多啤梨、蘋果等。至於較高植物脂肪的食物,如焗杏仁、合桃,或無添加糖的提子乾、紅梅乾等亦可適量挑選,但要小心進食分量,如每日進食不多於十五粒的杏仁、腰果為佳。至於高熱量、高脂、高糖分的朱古力、曲奇餅、夾心餅則應較少購買,可每次只選購一款,避免進食過多。對於嗜甜又重視健康的人士,可以無糖糖果、無糖汽水等取代傳統選擇,既可滿足嗜甜口味,亦不致因攝取過量糖分而引起肥胖、口腔疾病等問題。」

小食勿放當眼處
對於有研究指容易致肥的食物不應放在視綫範圍內,張營養師亦認同,零食不應放在當眼處,可助減低食物的引誘。因此,辦公室工作人員可將零食收在抽屜裏,而非放於桌上。進食小食的時間亦要避免太接近正餐,以免影響胃口。小食分量應較為輕盈,如進食一小包梳打餅、數塊馬利餅、一杯烚粟米、一條小番薯、一杯脫脂奶、一杯無糖豆漿、四湯匙麥皮、一個中型水果或一杯低脂乳酪等。朱古力、糖果這類較不健康的小食應盡量少食,以每星期進食一次為限。

病者進食要點
張續指,因為小食始終是額外的食物,就算是健康小食,亦應注意進食分量。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建議,健康的成年人每日可進食大約一至兩份小吃,而一份小食大約為一百至一百五十卡路里,當中應以低糖、低脂、低鹽和高纖的「三低一高」為大原則,並不應影響正餐的飲食時間和分量。

至於慢性疾病的病患者,進食小食時更要留心,「如糖尿病患者進食餅乾、薯片等含糖分和碳水化合物的小食時,應自行與正餐的分量和糖分進行換算,避免吸收過量糖分,令血糖不穩。至於患高血壓的人士亦應避免進食大量添加鹽分的小食,如薯片、較高鈉的餅乾等,以免影響血壓水平。此外,亦可參考營養標籤,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小食。」張補充。

營養標籤定義一覽
只要留意營養標籤,便可挑選符合「三低一高」的健康小食。

營養聲稱 標準
低脂肪 每100克不多於3克總脂肪,或每100毫升不多於1.5克總脂肪。
不含反式脂肪 每100克或毫升不多於0.3克反式脂肪
低糖 每100克或毫升不多於5克糖
不含糖 每100克或毫升不多於0.5克糖
低鈉質 每100克或毫升不多於120毫克鈉質
不含鈉質 每100克或毫升不多於5毫克鈉質
高纖 每100克不少於6克膳食纖維,或每100毫升不少於3克膳食纖維。

資料來源:食物安全中心

■高血壓患者應該避免進食太多高鈉的小食,例如薯片,以免血壓上升。
■嗜甜一族可選擇以無糖糖果取代傳統糖果,減低糖分攝取。
■選購零食時可以低糖、低脂的五穀類為主,既健康又飽肚。
驅慢性疲勞 向生活規律出發
2011-09-14


(綜合報道)(星島日報報道)長期頭痛、肌肉痛,或即使經過充足睡眠後,仍無法驅除疲勞感覺,即有可能已患上慢性疲勞綜合症。根據早前香港大學估計,接近7%的20至50歲在職人士患上此症。由於此症難以藥物治理,中西醫師均建議應從生活習慣和運動着手,改善身體質素以紓緩慢性疲勞問題。

成因不明影響情緒
家庭科醫生林永和(上圖)表示,工作或運動後,身體能量消耗即會出現短暫疲勞。但如在非勞動的情況下,仍然持續出現疲勞,同時在生活習慣、飲食或健康狀況下,均找不到引致疲勞的成因,即有可能已患上「慢性疲勞綜合症(CFS)」。他解釋,正常的疲勞能在身體獲得休息、補充能量後得到消減,但慢性疲勞綜合症患者即使已充分休息,仍會整日感到疲勞不已,嚴重者甚至可影響工作、生活。CFS成因現仍未明,有研究指其成因或與感冒或精神壓力有關,但確實成因仍有待進一步研究。患者一般會有逾半年的持續疲勞,睡眠亦難助紓解,兼會出現頭痛、發燒、關節痛、喉嚨發炎、肌肉痛、淋巴腫脹、睡眠質素變差、集中能力減弱等問題。部分患者更會因而衍生出情緒問題,由身體的不適徵狀而造成精神困擾甚至抑鬱症狀。

身心治療同配合
由於CFS現時成因仍然不明,因此暫時西醫利用藥物治療此症的效果並不明顯,但據臨牀發現,適當地補充各類維他命和抗抑鬱藥物,能有助緩和疲勞徵狀。若再配合行為治療,糾正日常不當的生活習慣,如保持定時睡眠作息、上班、上學和每餐飲食時間等生活規律,同時適當增加運動量,例如感到疲倦時,可緩步跑、踏單車五至十分鐘,讓身體透過輕量運動消除疲勞。另有研究發現,約六成患者會因疲勞感引起情緒不穩,甚至抑鬱或焦慮症等情緒病。很多時病人需要同時進行心理治療以助穩定情緒。飲食習慣方面,因飢餓會令血糖處於低水平,令腦部反應減慢,進食過飽又會令大量血液流向胃部,減少腦部供血。因此可嘗試以少食多餐為原則,讓身體血糖水平維持平衡狀態,避免血糖大幅波動影響情緒。

肝脾腎虛致累
身體持續感到疲累,感到四肢乏力、痠痛等,在中醫學上屬於「鬱症、虛勞、五勞」的範疇。註冊中醫師陳漢雄(上圖)認為,這類患者多因長時間身心鬱結,致令體內陰陽失調,精氣不足。人體主管精氣的臟腑為腎、肝、脾。因此要改善慢性疲勞,必須調理好這三個臟腑。例如腎臟負責收藏精氣,如腎功能不足或精氣消耗過度,都會造成精神不振。其次,肝臟負責造血和主管神志健康,如肝功能不足,即易情緒低落和身體血氣虛弱。最後,脾臟為後天之本,掌管肌肉氣血的運行,因此如脾功能不足,身體四肢的氣血運行就會不暢,形成疲勞。「對於這類身體虛勞、氣血不足者,建議可用一隻約一公斤重的雞隻,洗淨切塊後,與切成薄片的人參二錢、淮山六錢,以六碗水用慢火煲煮三小時後飲用。具有補元益氣、強心抗疲功效。」陳醫師稱。

太極運動有助益
近年中醫研究亦發現,透過持續練習太極、八段錦等傳統中國運動,能有效提升慢性疲勞患者的身體機能,對減少疲勞感和改善情緒問題,都有明顯幫助。陳醫師解釋,「由於練習太極、八段錦時,除運用全身肌肉、關節外,還要配合呼吸及意識活動,有助平衡體內陰陽和促進氣血運行,故有提神健體功效。」但另一方面,陳醫師亦提醒市民,雖然太極、八段錦幾乎男女老幼均宜練習,但要得到更佳效果,必須在專業人士指導下,以正確的動作姿勢,配合獨特的呼吸方法練習。另初學者的運動量亦不應過大,須循序漸進,讓身體臟腑能慢慢適應。
■如工作長時間處於冷氣空間,同樣易令人感疲累,應適時外出呼吸新鮮空氣。
■咖啡不但難真正提神,反會損害睡覺質素,每日應以兩杯為限。
■長期飲食不定時,且常吃快餐等無營養的食物,易令身體虛弱,減慢氣血運行。
■近年中醫界正研究太極、氣功等傳統運動,可如何改善易疲勞的問題。

健康生活 港人自評6.2分
2011-09-06


【東方日報】都巿人生活繁忙,雖渴求健康生活,但大多未能坐言起行。一項亞太區健康生活指數調查發現,以十分為滿分,港人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滿意度只有六點二分,澳門人則有六點六分。九成八受訪的港澳居民認同健康生活非常重要,但港人睡眠不足、缺乏運動均較澳門人嚴重。近九成港人關注「年輕一代過重」的現象,三十歲以下受訪港人希望減重的比例高達三分之二。

港人缺1.7小時睡眠時間
該項調查訪問十五個國家及地區逾一萬人,昨只公布香港及澳門居民調查結果,分別佔六百零五人及一百五十人。調查發現,港人最關注的健康問題,是沒有足夠睡眠,其次患有癌症、沒有足夠運動、壓力過大、體重過高及吸煙過多。港人希望有八點三小時睡眠時間,但只能睡六點六小時,缺少一點七小時;澳門人則希望有七點七小時睡眠時間,但能睡七點二小時,只缺少半小時。

七成港人希望減輕體重,其中三十歲以下組別,更有超過三分之二人希望減重;澳門整體受訪者中,只有五成二人希望減重。五成港人表示沒有定期運動的習慣或每周做運動少於一小時,澳門人比率則只有三成九。港人不做運動的原因,主要是「太懶惰」、「太疲倦」和「沒有足夠時間」。至於健康飲食習慣方面,港人維持在最基本的概念,如多喝水、多吃蔬果,但澳門人履行更多不同健康飲食習慣,如減少飲用酒精飲料、少吃甜點或零食及少吃加工食物等。

調查又指,在過去十二個月,只有三成九港人曾做身體檢查,八成七人表示如果檢查費用便宜一點,他們會經常做檢查。澳門人做體檢的比率高達五成半。
港人懶惰無定期運動
2011-09-05


【星島日報】一項有關健康生活指數的調查,訪問605名港人,結果發現,29%受訪者不滿自身的健康狀況,逾七成人希望減肥,但過半人坦言無定期做運動,主因是懶惰及疲倦。

調查以10分為滿分,港人的健康生活指數是6.2分。負責調查的保險公司表示,香港人的健康狀況有很大改善空間,雖然港人知道改善健康的方法,但未能坐言起行。
<< 1 2 3 4 5 6 7 >>